針對基因編輯技術跟現(xiàn)有的轉基因育種技術的不同,近日在農業(yè)生物技術科學傳播平臺等聯(lián)合主辦的轉基因科學沙龍上,中科院遺傳所研究員朱禎回應財經記者的提問稱,這兩項技術的技術體系是一樣的。但轉基因做的是“加法”,基因編輯既可以做“減法”,又可以做“加法”。在某些情況下,這兩種技術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。
他舉例來說,植酸是植物種子中的一種成分,動物吃了之后不容易消化。那么采用“加法”將植酸降解然后被水吸收跟采用“減法”將植酸合成的基因消除,讓其不能再合成植酸,二者的預期效果都是一樣的。
中科院遺傳所高級工程師姜韜接受財經記者采訪表示,基因組編輯技術,是對基因組的已經搞清楚的特定DNA序列做調整-改動(刪除或者添加),而且可以到基因組的某個特定字符-堿基對。
用TU-1810plus紫外分光光度計測量DNA溶液的濃度與所含的雜質
他進一步解釋稱,其中的“刪除”,可形象稱為“減法”,就是根據(jù)科學家設計,去掉已有的部分,比如針對產生抗營養(yǎng)效應和導致人類食用后過敏的基因。“添加”可形象稱為“加法”,就是增加作物原來沒有的基因,以實現(xiàn)科學家希望作物獲得新的性狀,比如某個作物抗病基因,加法的效果與轉基因一樣。而且基因的插入位置則是事先就可以的。
至于轉基因技術,姜韜解釋說,跟前述基因編輯技術不同的是,科學家*了解目的基因,但對受體作物的基因組則未必清楚,因而插入受體植物細胞基因組的位置事先是不確定的。
對于這兩項技術,此前,杜邦先鋒公司副總裁傅杰瑞曾接受《財經日報》采訪稱,“每種技術解決特定問題”,作物育種人員使用各種不同的技術開展工作,基因編輯技術只是其中一種。
傅杰瑞稱,育種人員在傳統(tǒng)糯玉米產品領域面臨的挑戰(zhàn)在于,傳統(tǒng)糯玉米品種產量低。利用CRISPR-Cas基因編輯技術,育種人員可以將自然存在的糯玉米性狀直接引入的雜交品種中,培育出與傳統(tǒng)玉米非常相似的新產品,解決了糯玉米產量低的問題。這項技術也讓作物育種人員的工作更有效率且更準。
他說,以往傳統(tǒng)作物育種的方法要經過多年回交和選種,但是現(xiàn)在通過基因編輯這一新型育種技術可以取得同樣的結果。并且利用這種工具開發(fā)的終產品中不存在外源DNA,也就不會生成外源蛋白質,育種效率還大為提高。
顯然,這與轉基因技術需要引入外源DNA不屬于同一個概念。美國農業(yè)部也認為這類通過CRISPR-Cas育種技術開發(fā)的下一代產品不屬于“應當受美國農業(yè)部生物技術法規(guī)服務局監(jiān)管的范疇”。
據(jù)媒體報道,雜交糯玉米將是杜邦先鋒通過應用CRISPR-Cas先進育種技術開發(fā)出的商業(yè)化農產品。這種新一代的優(yōu)良雜交糯玉米預期將可在五年內向美國種植者提供,目前仍有待通過田間試驗和監(jiān)管審查。至于上市時間,傅杰瑞稱,“這不是來自監(jiān)管層面的要求,而是與產品開發(fā)周期有關。”他說,我們推出一個新的雜交品種之前,都要對雜交品種進行4-5年的評估?;蚓庉嫾夹g與之開發(fā)周期的流程一樣。